从屏幕攻击到注入伪造,活体检测系统正面临 AI 级对抗——《2024 身份欺诈报告》洞察风控技术失效拐点
- 数码百科
- 2025-08-15 18:34:16
- 1
「视频里他在眨眼、说话,甚至还有脸部阴影——但这不是他本人。」
这不是科幻片中的情节,而是真实发生在某数字借贷平台上的一起身份欺诈事件。通过仿真面具与 AI 图像注入技术结合,欺诈者成功绕过了平台的「活体检测」环节,完成贷款注册并提现跑路,留下的只是平台一连串审核记录和错愕的安全团队。
这一事件只是活体欺诈浪潮中的冰山一角。《2024 身份欺诈报告》显示,活体欺诈已成为当前欺诈攻击增长最快的方式之一,特别是在金融信贷、数字银行、交易平台等「远程+高价值」的场景中呈爆发式蔓延。
在传统「人脸识别+动作检测」系统被广泛部署之后,攻击者没有退却,而是换了进攻姿势——他们不再伪装成「有身份证的人」,而是伪装成「活生生的真人」。
活体检测失守:从安全防线到黑产通道
门槛降低,假「活人」遍地走过去,能够绕过活体检测的攻击方式往往依赖高价定制或技术人员操作。而如今,借助 AI 模型和伪造工具的普及,即使是技术小白也可以在暗网上购买到「活体包」:包含某一目标的照片、模仿其面部动作的视频、甚至可远程操控的「注入脚本」。
→活体欺诈攻击方式仿真面具:用纸质或硅胶材料制作目标人脸,配合真实身份信息伪装注册;
屏幕攻击:用手机或电脑播放目标动态视频,骗过前端摄像头;
注入攻击:用模拟器或劫持代码直接向系统注入伪造图像,完全绕开摄像头采集环节。
这些攻击方式隐蔽性强,成功率高,最关键的是——正在规模化流通和使用。黑市上不仅可以买到伪造素材,还可以选择「带人演示包」或「在线协助认证服务」。
风控逻辑被反向「建模」?比起假证欺诈侧重静态图像篡改,活体欺诈更复杂也更高明。攻击者往往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搜集目标照片,运用 AI 换脸技术生成具有「面部动态」的视频内容;进而通过屏幕播放或模拟注入方式发起攻击。
风控系统不是没有防线,而是被系统性地绕过与训练。换言之,黑产已将各大平台的风控动作反向「建模」,专门训练针对不同 SDK、检测模块的「突破脚本」。
如果说假证欺诈还在「打假」,那么活体欺诈更像是「AI 对 AI」的对抗。攻击方式「分级化」:三类路径、三重困境
根据《2024 身份欺诈报告》的归类,当前主流的活体攻击技术可分为三类,每类都有独特的实现路径和防御难点:
而其中最具技术含量的「注入式攻击」虽然数量上不多,但因其完全跳过前端采集系统,使平台几乎毫无察觉能力,可称为「看不见的幽灵攻击」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三类攻击手段之间并非孤立,而是在实际攻击中往往叠加使用。例如,一个攻击流程可能是:先用仿真面具完成初步验证,再通过屏幕播放进行二次认证,最后在某些环节引入注入技术以提高通过率。
平台风控系统如果没有动态联动机制,面对这种「多重战术叠加」,往往只会在事后发现风险信号,而已为时晚矣。黑产协同进化:从个体攻击到「剧本杀」式伪装正如假证黑产已形成成熟产业链,活体欺诈也正在快速「企业化」。
在暗网某身份欺诈服务市场中,有卖家公开提供「全流程伪装脚本」:包括身份资料包(含姓名、证件、手机号)、动态面部视频、注入脚本模板,甚至附带如何绕过特定平台 SDK 的「分场景建议」。
这是一场活体欺诈「剧本杀」:
目标平台选择:选择活体检测机制较弱的二三线平台;
素材训练:采集目标图像,训练对应 AI 换脸模型;
攻击协同:由不同角色完成素材生成、攻击执行、提现转移;
资产变现:通过虚拟账户将骗取资产进行「洗白」。
每一个欺诈事件背后,不再是单兵作战,而是一次完整的黑产协作。企业如何反击?「表面防线」已不够用
活体欺诈的核心在于「真假难辨」,这也意味着传统的防守思维必须升级为动态博弈。
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意识到,仅靠「摄像头活体检测+动作识别」早已不够应对 AI 伪造浪潮。前沿实践中,已经有平台在尝试搭建「多维度立体防御体系」,包括但不限于:
行为模式识别:从操作路径、按键节奏、网络环境等分析是否为真人操作;
设备环境感知:识别摄像头环境、光线反射、屏幕边框等异常特征;
黑产情报联动:实时共享攻击脚本、素材库、异常特征等情报,建立「图谱式风控网」。
但现实问题是:这类系统搭建成本高、技术门槛大,尤其对中小型企业而言,仍属「可望而不可及」。
《2024 身份欺诈报告》提供了哪些破局思路?
面对活体欺诈进入「规模化+智能化」的 2.0 阶段,在《2024 身份欺诈报告》中,ADVANCE.AI 基于海量攻击样本,提炼出黑产攻击链条中的关键痛点节点,并提出了三类可行的应对范式,帮助企业从「被动验证」转向「主动感知」。
报告中还首次梳理了屏幕攻击、注入攻击、仿真面具攻击的演变趋势,并对多个高发行业场景(如数字借贷、虚拟资产交易等)提出了场景化风险策略建议。
这些内容将帮助企业不止于「知道风险」,而是清晰「知道风险从哪来」「怎么打回来」。
你看到的,只是「活体欺诈」的表面如果说假证欺诈是一张图能骗你一次,活体欺诈则是一场「真人秀」让你防不胜防。
AI 伪造技术还在进化,黑产还在进化——你的风控体系跟得上吗?
→下载《2024 身份欺诈报告》完整版,获取注入攻击识别方法、三类攻击演化趋势分析,以及活体欺诈防护体系构建路径。
来源:互联网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561739510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!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ccffcc.com/article-13174-1.html